每一个维权车主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|聚论
4月22号周六上午,湖北之声《汽车有话说》节目组接到袁女士的短信:昨天已经成功换车,我们全家都很谢谢节目组的帮助。
两天之后,袁女士在节目直播中讲述了换车的过程。按理说,到这一天为止,袁女士的投诉可以做一个完美的结案了。
这是多年为车主艰难维权所生成的一种心理障碍类的惯性病——不相信经销商或厂商会心甘情愿承担责任。
5月2日,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爆出一则新闻:美国联邦调查局翻译员达妮埃拉?格林,三年前在工作中,深深地迷上自己的调查对象、一名极端组织“国”成员,继而骗过上级,只身前往叙利亚与这名成婚。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典型症状。
相比于斯德哥尔摩效应、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些称呼,叫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更为恰当。
3月27号,湖北之声《汽车有话说》接到这起从“汽车投诉网”转来的车辆问题投诉:袁女士夫妇于3月12号花6.83万元在临沂当地东风日产易华4S买了一辆黑色新阳光。跑了20公里不到,新车电脑主板、启动机、发动机一起坏掉。经销商随后将车辆拖回至售后检测。
检测结果为,这台新阳光发动机因故障无法维修,电脑主板失灵无法维修,启动机的故障则能够最终靠维修恢复正常。
经销商回复,按汽车“三包法”为车主更换全新发动机和全新电脑主板,同时对启动机做维修。由于车辆此时还未办理购置税及上牌手续,袁女士要求换一辆新车。
节目组接到投诉后,对袁女士的车辆问题做了初步分析:一辆新车集中坏掉三大件,这种几率很小。
这台车有没有可能是一辆之前就出过问题的返修车,经过整备后被经销商拿来二次买卖?
按节目程序,导播将东风日产山东临沂易华经销商东风日产厂家客服、车主袁女士三方请进直播。
其中,经销商在主持人还没有发问之前挂断电话。此后的一个月里,经销商都以“不方便说”为由拒绝跟节目组沟通。主持人只好在线问东风日产厂家客服:请客服帮助咨询经销商并落实,这台新阳光在交付给袁女士之前到底有没有做过PDI检测?
袁女士发来短信:“......我深感维权难度,每次节目后,我都收到销售经理电话,让我撤诉和核实我是否有讲他们不好的话。”
然而,仅就“”这一个问题,节目组反复问了东风日产客服4期直播,都没有答案。而每一次客服记录后,按照客服要求,节目都会给东风日产足够的时间去反馈、调查、核实。
就这条短信,节目致电东风日产客服:请根据更换后的新发动机编码查询这台发动机的出厂时间及物流。我们怀疑,经销商匆忙之间给袁女士更换的这台发动机可能是一辆“来历不明”的再生发动机。
经过两个星期的漫长等待后,关于“”及“新发动机的出厂时间”,东风日产厂家都不能给出明确答复。至此,节目组全体对这起投诉已经“心中有数”。但预料之中的情节还是如期发生了。
袁女士发来短信:“......我这里没有一点厂家回复,经销商紧抠三包法,认为我也没有办,让我自己折腾累了就安静了。我很茫然,我该怎么去办?”
紧接着,袁女士给我打了一个电线、给了袁女士夫妻俩很大“压力”,袁女士还要在当地生活,不想得罪经销商;
▎你的车还没出店门就坏了,付完全款快一个月了,都还没见到那堆钢铁,何谈以后的保养?新换的发动机都不知道是哪来的,居然开始担心会不会得罪经销商?
▎东风日产甚至都回答不了那两个基本的问题,是非真相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,车主居然就想要为经销商开脱?
▎错的又不是你,为什么你要诚惶诚恐,而经销商和厂商却可以安之若素?主持人叶问跟我的观点倒是有些出入,他在节目中对车主说:“......您也许有错的地方,只有唯一一个,就是选择买了东风日产这台车......”
三、现实荒谬吊诡,但看起来又很熟悉同样是3月份,湖北黄石一位别克昂科拉车主魏先生打节目组投诉:5,000公里发动机故障灯亮,一直开到26,000公里,前后进经销商处检测返修8次都没解决。车子马上到3年质保期,魏先生怕出了质保,发动机出现不可挽回的问题给自己造成更大损失。
末了,魏先生强调,希望节目组先协调一下,不愿意“得罪”黄石,毕竟自己的车子以后还要在这维修保养。
仅一个发动机故障灯亮,车主返修8次经销商都没有完全解决。记者随后赶往黄石调查。从记者跟黄先生进黄石唯一一家别克4S店做车辆检测,到出这家店的售后,一共43分钟,未曾见到任何有关这台车的工单、或别的可记录的手续。故障问题很简单,故障代码显示,这台昂科拉需要清洗节气门。
但清洗节气门需要8次吗?需要把一辆车从5000公里的小故障拖至26000公里还不给完全解决吗?
难怪,这台车在这家经销商返修8次都看不到发动机故障处理维修记录。因为用海绵擦一次只要两分钟,登记这个既不符合售后“标准化”服务流程,万一发动机真坏了,售后没有发动机故障记录还能够说是车主加的油品不好,都是自己造成的。
我特别想说,我家27块钱买的一盏台灯过了3年都还完好。一辆汽车的发动机究竟会在什么样的恶劣条件下、或怎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时空里才有机会坏两次及以上?
每当出现车主维权问题,经销商和厂商总拿《三包法》当盾。汽车《三包法》规定,发动机变速箱维修两次及以上才达到退换车条件。
节目组在2015年4月份接到一起武汉车主一台别克君威的车辆“起火”投诉。车子在小区地库凌晨三点发生起火,后引燃了相邻的其它两台车。这台别克君威不进行任何改装,起火时,地库没有外部火源。所以当地消防出具了“排除外部火源发生可疑自燃”的事故鉴定书。
车主拿着消防鉴定报告去找经销商,希望别克厂家能重视此事。但车主并没注意到这辆君威刚刚过保两个月。和厂商以“过保”为由,只用了一天不到时间就回复车主“非质量上的问题造成,经销商和厂家不承担任何责任”。
如果上了法庭,别克车主甚至找不到一条法律为自己正当申诉。能确定的是,汽车“三包法”不保“质保期以外的车辆”。3年或10万公里的硬条件已然成为经销商和厂商有力的保护盾牌。
这里,我们不是要质疑法律的严肃性,不是要挞伐法律,我们只是想提醒,在这样有理有据的明文规定下,法律已经缺失了它本质的“公平属性”。众所周知的是,连利国利民的新能源补贴政策被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拿来骗补,我们应该承认,严谨的法律并不完美。
研究政策的人都如愿以偿地吃上了富贵腾达的政策饭,而老老实实遵纪守法,连一个电瓶都不敢在除“三包法”规定的4S店以外的地方换的车主变成了一个个可欺的人质。而斯德哥摩综合症则显示,人质甚至会爱上绑匪。
四、汽车《三包法》成了绑架条件?汽车行业的垄断属性正在逐渐把每一个人都变成自己的“人质”,而经销商和厂商就是绑匪,汽车《三包法》则是绑架条件。
人质在绑匪常年累月的各种暗胁中早已学会了承受。在肉眼可见的黑白对错很明显的投诉中,经销商和厂商可以毫不在乎甚至趾高气昂般地高告诉车主:你可以走法律途径啊,你可以告我啊。而一般,车主则会怅然惶恐妥协退缩。
经销商厂商不怕法律,就像绑匪不怕警察一样。而车主在常年与经销商厂商就权利问题拉锯的过程中,一旦经销商厂商向车主施与一点点的好,车主马上就会感激涕零甚至生出许多莫名奇妙的感恩,经销商和厂商都知道,自己的“人质”其实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。
作为一篇读者来稿,车聚君此次尽量整理出了一篇不删减、不润色、不添加的“三不”文章,用作对读者“三包”观点的回应。好了,不强撩。
我们的汽车用户要知道法律(这里尤其指三包法)是用来限定最低要求的武器,它培养不出圣人,但必将惩治恶人。
维权过程中的各种担心是必然,但怯懦与放纵只能把问题恶化,一方面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,另一方面要学会找到恰当的维权渠道。人质情节可不是什么童话,“犯病”的都不好受。